笑死,说好要写周记的,距离上一篇已经快一个半月了。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不想动。事情总是这样,动起来并不难,难的是启动那一下。
关于生活
农历二月十二之后,我正式迈入三十一岁。
过去这一年,最深的体会只有一个词:健康。与之相关的很多问题不是“发生”,而是“积累”。
我们这一代九零后,三十出头,父母五六十,祖辈七八十,年龄差一拉开,一些规律就显现出来了。近半年,家中陆续传来长辈生病的消息:糖尿病、老年痴呆、癌症、白肺、中风……从未如此密集。
爷爷奶奶那一辈,健康更多是“听天由命”的事。年纪大了,能干预的空间本来就不大。真有事,往往也力有未逮。
但父母这一代不是。
他们还来得及做调整,而我们,也恰好处在那个必须介入的阶段。
我对生活的态度一直主张“课题分离”: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课题,该担的责任别人没法替。哪怕亲近如父母,在他们没主动求助前,也未必适合介入。总之尽量不要轻易地主动介入别人的因果。
但健康,是个例外。
父母那一代,他们对健康没有基本认知体系。很多慢性病,不是命不好,而是吃出来的、懒出来的。他们不动,是因为从来没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该动。他们营养不良,是因为从来没意识到“吃素也会吃出问题”。
某日听家中长辈跟左邻右舍聊天:
“我最近睡眠不行,一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我也是,年纪大了都这样。”
“对,我家谁谁也是这样。”
“那就应该没事。”
在他们眼中,普遍 = 正常。大家都有,就是年龄问题,不需要处理。
比如:
- 有人认为“吃素更健康”,结果碳水过量、蛋白不足,血糖失控;
- 有人怕吃肉“上火”或“堵血管”,结果米饭配蔬菜吃到营养不良;
- 有人迷信“中医”,身体出现任何问题都能进行“自我诊断”:“上火”“湿气重”“气血虚”,接着就这里买个人参、那里买个西洋参“补一补”;
- 有人觉得“水果吃越多越好”,结果长期果糖超标,肝脏负担大。
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但依旧选择不体检,因为他们真的相信:不查就没事。
所有“不讲理”的父母,背后都不是“坏”,而是:
无知 + 焦虑 + 缺少被信任的指导
他们不是固执,而是:
- 不知道正确的知识;
- 不相信有人能真正帮他们做出判断;
- 他们的经验体系里,“谨慎”=靠自己,“安全”=不行动。
我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不是硬掰,不是施压,而是带着他们去建立“安全感”。
能讲道理的讲道理,不能讲的就使劲哄,用你的方式让他们知道:
- “体检每年都要做一次,癌症是可以提前筛查出来的。”
- “大部分的慢性病不是‘年纪到了就该有’,而是因为年复一年的不运动、错误饮食。”
- “不是老了就一定会腿脚不便的。”
- “哪怕你八十岁了,只要做力量训练,肌肉也照样会长。”
- “中年后的力量训练几乎决定晚年的生活质量。”
- “每天两个鸡蛋一杯牛奶,比任何补品都要补。”
- “水果别乱吃,一天一个苹果的量就够了,多了反而不好。”
还有很多很多。如你看到的,这些不是什么高深的学术知识,就是一些常识而已。但没人好好告诉他们,他们就是不知道。
亲自带他们体检、亲自带他们跑步、举哑铃,下厨做饭、讲营养搭配……
这很难。但你不做,就没人做。
关于好物
安克智能屏显快充套装
功率高,容量大,颜值在线,自带两根 Type-C 线。除了贵点,没毛病。特斯拉腰靠
记得买官方旗舰店的,舒适度和品质都很好。iReader Ocean4 Turbo 2025 版
Carta1300 墨水,体验明显比几年前的得到阅读器提升了许多,睡前阅读神器。淘宝店铺|制吉家居
不锈钢 + 实木,质感拉满。买了:森暮抽纸盒、叁仟小抽屉、乌有船型收纳盒、丁蝉笔筒。影视飓风纳米布
最适合水洗后的眼镜布。卡巴斯基杀软
Mac 也得装杀毒。Bitdefender 功能强但交互拉垮,Kaspersky 好用很多。昂跑 Cloudsurfer 2
很舒服的跑步鞋。《我要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宝夏夏
微信读书有,轻盈、有趣,有时不是想找答案,而是找共鸣。《只有 ICU 医生知道》
看完后的感受:无病无灾,健康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关于 Web3
之前 BTC 跌破 MA120 线,我清了所有 ETH,也出了部分 BTC。
现在还有六成仓位没动。市场表面平静,实则停滞:
- 散户冷漠;
- 项目发币没人理;
- 不发又撑不下去。
一个项目方与用户双输的局面。
那就等等吧:
等到所有人都对未来失去信心,
等到“好项目”估值被压到极致,
等到你开始自我怀疑……或者等美联储放水?哈哈哈。
等待是一种能力。
目前手里的稳定币部分换成了USDC,放到Coinbase里有年化12%的收益,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12%已经很香了…当我告知身边的朋友有这么一个地方时且能容纳一百万美金的理财产品时,传统圈的朋友基本一致断定我要么是脑子坏了要么是在搞什么危险的CX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