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
办理港卡
月初跟朋友们又去了趟香港办了几个港卡帐户。对想参与港股打新亦或是投资美股的朋友,办理一两个港卡是必要条件,且当前开户门槛也比较低,几个常用的0管理费银行也非常容易注册,甚至不必去网点,只要肉身在香港就行了。有空来深圳的朋友不妨顺带去一趟香港,当天来回就能将港卡办理完成,甚至你可以从北站坐二十分钟的高铁到西九龙,在西九龙车站里随便找个地儿坐着,掏出手机就能把几个港卡帐户给注册完成,包括:众安,汇丰,天星等等(中银据说也可以,但我和翔哥用手机识别身份证时死活识别不出来)
我们在香港逛吃了一整天,再一次感受最深刻的就是贵。其他方面不太了解,但就吃和住而言确实挺贵的。普通餐厅的物价基本是深圳的两倍起步,稍微高端一点点的那就是三五倍。我们一行五人在商场找了家看起来还不错的拉面馆,点了五碗看起来和吃起来都平平无奇的拉面...再加几个小菜炸鸡什么的,竟然花了八九百元...这要是忍一顿回深圳吃得多爽啊?住宿的话之前订过一个家庭房,其中一个小房间还是上下铺,一晚要两千多...真贵。再提一句就是12月开始持有深圳居住证的朋友,可以申请一年无限次数往返香港的签注,自助机上就能办理。
北京游
月中跟羊羊去了趟北京拜访她修习佛学上的老师。我一个没有信仰的人,纯粹跟过去打酱油,顺便涨涨见识。羊羊的老师是一位57岁的女性,我们称呼她周先生或周老师。周老师亲切和,在九几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就踏上了追寻佛法的路途,一路走下来,对藏传佛教的参悟尤为高深。但我毕竟是门外汉,整段旅程给我印象最深刻一点,不是关于佛学,而是关于知识对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
周老师的母亲,周老太太,今年87岁。我们在一起吃了一顿饭,你能想象一位87岁的老奶奶,能跟我们相谈甚欢,老太太讲述了其年轻时的故事,逻辑清晰,言辞在理,回顾大几十年前的往事能清清楚楚的悉数道来,讲到激动处还带上两句「他妈的!」,头脑清明的状态实在让人敬佩也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位已经87岁的老人。我们甚至还聊了比特币相关的事情,老太太就一个观点:得买,买来放10年,再看。真是直指核心呐!
我就想,这老太太怎么跟我的爷爷奶奶都这么不一样呢?就别说爷爷奶奶这一辈了,老太太的思维甚至超过我的父母。原来老太太年轻时候就读书,而且还是天津大学毕业的,做了一辈子的建筑相关的高级工程师,真真实实的知识分子。我想,这才是人们年老之后该有的样子,头脑是清明的,身体是硬朗的,精神是富饶的。因此我固执的认为,想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就必须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主动获取各种知识让它丰富你的整个精神世界吧!(而羊羊认为,学佛是必要的,那都是老太太修行佛法的福报...)
在北京待了七天,全程都由羊羊的两位老朋友招待。这两位都是藏族的男生,一位是91年的拉桑一位是95年的莱谢。羊羊之前在北京工作,一直都受他们的照拂。我们称呼拉桑为拉大师,拉大师并没有上过学,而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对待朋友的真诚都值得我学习。羊羊以前总是说拉大师充满了智慧,而这次相处之后我也深深认同,拉大师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他的真诚,当他看到我与羊羊之间相处的某些问题时,他会以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态度表达他的看法。你可以认真接受,也可以一笑而过,但总之并不会让你感到不舒服,这是他的智慧。整整七天,一直都是拉大师车接车送,除了我们自己提前预订好的酒店,吃喝玩乐整七天愣是没让我们花一分钱...我想说,拉大师,下次我还来。莱谢是个精壮汉子,我想说,你也该减减肥了...普通话水平还有待加强哈哈。
朋友
转眼又是一年,这一年来基本没有交到什么新朋友(宅+社恐=没朋友),基本都在跟老朋友们厮混。去年这个时候写一篇对朋友们的告白(2023的友谊之光),这才没过多久,一年就又过去了。
这一年来我们又一起吃吃喝喝了无数顿饭,麻将与斗地主时常安排,去旅行去聚会,总之就是处得来。在线上我们更热闹,尤其对于我这种基本活在线上的人来说,能有这么一个地方,让我随时分享,吐槽,扯淡,我们聊项目聊养生聊育儿(人到中年),何其幸运。感谢各位承受了我这一整年在群里的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