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生活记录 cover

11月的生活记录

关于生活|关于好物|关于Web3

关于生活

东莞松山湖骑行

月初跟朋友们去东莞的松山湖公园骑行,结果我的左膝盖跟右手腕摔个稀烂…到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社康早已关门,心想着伤口痛是痛了些,但也只是皮肉伤嘛,自己处理一下应该问题不大。于是翻出尘封已久的药箱,问了ChatGPT关于伤口的处理步骤。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了伤口,再用碘伏擦拭,最后包上纱布,就睡去了。

第二天也就没去社康…到了第三天,发现伤口开始泛红,于是赶紧投降,去了社康。心想着我的处理步骤难道有问题? 医生瞅了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说我处理的步骤在理论上没啥问题,但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多细节要注意。要根据伤口的受损程度来判断是使用双氧水还是生理盐水(我应该先用双氧水再用生理盐水),碘伏擦拭的量要够频次要够(我用的是那种棉签碘伏…根本就不适合处理这种大伤口)用于包扎的纱布是否是无菌布(我用来包扎的纱布已经记不清是多久之前买的了…)

护士帮我处理伤口的时候说,你这种情况太多了,都是自己处理不妥导致发炎,明明来社康处理一下就十几块钱的事情…非要自己折腾,既受苦又耽误恢复时间,我连连称是。 的确日常生活中碰到多数问题都是自己先着手处理,如果亲自折腾并且处理好了还能自得一会儿,但是但是,别忘了这个东西是有边界的,关于身体健康的一切事情,我想还是第一时间交给医生才是最明智的。

参加八月与lili的婚礼

11月23日参与了朋友八月与lili的婚礼。这是一场100%由婚礼的主人公为他们自己意愿打造的婚礼,颇有感触。 这场婚礼,简约且细致,温暖且浪漫。没有叽叽喳喳的「三姑六婆」,不需「豪华车队」,没有废话连篇的司仪,没有过度冗长的礼成环节,无需「伴郎伴娘」,没有所谓的「闹婚」,甚至没有「份子钱」。

一切都被重新设计了,宾客们在一个月前就被邀请并已确定好了时间地点,并被大方告知不要「红包」,带上祝福即可,能来就是最大的诚意,如果实在「过意」不去,那就带上你认为好玩儿的好吃的好用的小礼品,他们会欣然接受。

婚礼当天给足了宾客「迟到」的时间,早来的朋友可以跟新郎新娘在一个巨大的拍立得面前拍照,立拍可取。也可以玩儿他们安排的小游戏,还特地从外邀请了两位调酒师,茶酒畅饮。待到宾客齐至,并开始成礼环节。新郎新年入场,双方父母入场,简单致辞,深情表白,互带婚戒,一气呵成。宾客可谓畅玩两小时,上课五分钟。

现在大多数的传统婚礼还是按部就班,也不是说这完全不好,只是有时候真的习俗太多,一些地方习俗流传到现在已经是不知所以了。

我和羊羊的婚礼是在农村的老家办的,虽然是我俩的婚礼,但我们更像是被传统习俗操控的木偶。农村的婚礼流程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需要挑个黄道吉日,甚至要精确到凌晨几点起床接亲。有实力的家庭更要搞个「豪华车队」,伴郎伴娘一定要有(为什么非得有?而且还规定到数量不能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着?)宾客必须随礼,统一为红包,这些红包有市场价,普通朋友就普通价,少了不行,多了也不好。三姑六婆有三姑六婆的价,不一样的身份对应不一样的价格,每一个价格都有其七七八八的说法。得给整个村子的家家户户都准备好「伴手礼」一一派送。然后还有各种所谓必要的器具都得齐全,即使一辈子也只会用得到这一次。新娘穿金戴银,新郎也必须戴个大金链子。西装婚纱钻戒更不必说。

我明白这一整套的规矩形成之初,必有其道理,但细究下去,有些细节规矩甚至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一代代流传下来,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东西了。许多习俗形成的大背景跟「穷」(真正意义上的物质极度匮乏)与「不流动」(所有家庭一辈子都生活在一个基本不变的大群体里)是极度相关的。

而从这两点看,我们这一代的大背景早已改变。有些陋习沿袭至今,只是口口相传,只因为长辈们说「不这么做就是不吉利」。你要问题为什么不吉利,他们一定是答不上来的,总之就是不吉利,因为长辈的长辈都是这么做的。在一些摸不清脉络的事情上,大多数人还是秉持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姿态。

即使我是一个极度反感所有「不明就里」的事物的人,也掰不过所有陋习。你每一个不符合习俗的举止,在农村长辈们眼里那都是「到反天罡」。但当时毕竟年轻,即使大部分流程都是被安排的,那我也非要在最明显的地方进行「叛逆」。婚礼当天的凌晨,我没穿西装,没有伴郎伴娘,没有任何打扮,直接就日常着装甚至还背了个通勤书包,就去迎亲了。这在当时几乎所有人眼里都显得有些不可思议吧。(还是得感谢羊羊,她支持我所有的决策,包括这些幼稚的事情。我欠她一场属于我们自己的婚礼。)

想到这些,就非常的为好友八月与lili的婚礼感到开心,感动。再次祝福你们。

alt text

关于好物

因为近两个月基本都在走步机上度过,因此阅读的时间比较充分,就分享些这个月的读物吧:

  1. Scarcity Brain》 这本书5星好评,具体简介看菜头老师的这篇文章就够了:「人人都应该读的生活秘笈」
  2. 轻断食》 其实我执行轻断食已经连续将近3个月了,目前感觉一切良好。把我自己的过程体会跟书里所描述的做了对比,发现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
  3. 断舍离
  4. 极简生活》 断舍离跟极简生活属于同类型,都是非常容易读的小册子,或许我们就应该像对待一件严肃且重要的工作一般来重新对待自己当下的生活,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饮食到作息从里到外都缕清楚。
  5. 《熊逸佛学50讲》 学到了如何看待宗教与历史,不可人云亦云。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其脉络可循,一定要追根溯源才能正本清源。
  6. 在峡江的转弯处》 这是陈行甲人生笔记。开始知道陈行甲这个人是在bilibili的「凉子访谈录」上,后面微信读书正好推荐了这本传记就顺手翻看了一下,几页纸就能阅览别人的半生经历,这是太划得来的事情。同时也知道了世间真的有如此赤诚之人。
  7. 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老师的散文精选,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总觉得这些大作家写的东西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看得懂的。只是这本书里的这些散文真的很浅容易读,不知不觉竟读完了。正经的文学诺奖巨匠也有可爱的一面,里面的很多东西读完才觉悟到,原来一些很普通的事物也是值得记录的,这也鼓励了我在这里写博客记录生活的决心。
  8. 食南之志》 马王爷的书,懂的人都懂。很早之前看过他的「古董局中局」与「长安十二时辰」,内容早已忘的干净,但印象很是深刻,只记得马王爷出品必属精品这句话实至名归。(对甘蔗的结局真是意难平啊)
  9. 巴拉吉预言》 「那瓦尔宝典」作者的新书,主要讲的是Balaji对于未来世界发展的观点。很有趣的是,这本书的有30%的内容都在狂奶比特币...哈哈哈哈哈圈内的朋友赶紧去翻看前三章充值信仰。

关于web3

说实话,在zk领了30万个币之后,就很久很久没赚到钱了…meme实在不在我的范围。虽然也加了些付费meme群,经过几天观察后发现,他们的玩法是要24小时盯着群聊,DC开着语音,各种监控工具配齐,以及上了仓位后要时时刻刻盯着K线,这于我而言简直是地狱。也很难认同这种玩法会成为牛市的主叙事,普通韭菜进场基本尝不到甜头就被割干净了。当然这只是一位不参与meme的老韭菜的聊以自慰的观点。

我的仓位目前为90%比特币,10%以太坊,基本就躺平了。没什么可折腾的,于我而言在这一轮保持头脑清明,好好卖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卖出策略其实也很简单,根据期望的价格再结合CBBI指数就差不多了,希望在半年内能发一篇「不再过山车」